什么是“精益生產管理”?
精益生產( Lean Production , LP ),又稱精良生產,其中 " 精 " 表示精良、精確、精美; " 益 " 表示利益、效益等等。精益生產就是及時制造,消滅故障,消除一切浪費,向零缺陷、零庫存進軍。它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一項名為 " 國際汽車計劃 " 的研究項目中提出來的。它們在做了大量的調查和對比后,認為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生產方式是最適用于現代制造企業的一種生產組織管理方式,稱之為精益生產,以針眨美國大量生產方式過干臃腫的弊病。精益生產綜合了大量生產與單件生產方式的優點,力求在大量生產中實現多品種高質量低成本生產。
精益生產以簡化為手段,消除生產中一切不增值的活動
精益生產方式把生產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都視為浪費。為杜絕這些浪費,它要求毫不留情地撤掉不直接為產品增值的環節和工作崗位。在物料的生產和供應中嚴格實行準時生產制( Just - In - Time )。
精益生產強調人的作用,充分發揮人的潛力
精益生產方式把工作任務和責任最大限度地轉移到直接為產品增值的工人身上。而且任務分到小組,由小組內的工人協作承擔。為此,要求工人精通多種工作,減少不直接增值的工人,并加大工人對生產的自主權。當生產線發生故障,工人有權自主決定停機,查找原因,做出決策。小組協同工作使工人工作的范圍擴大,激發了工人對工作的興趣和創新精神,更有利于精益生產的推行。
精益生產采用適度自動化,提高生產系統的柔性
精益生產方式并不追求制造設備的高度自動化和現代化,而強調對現有設備的改造和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先進技術。按此原則來提高設備的效率和柔性。在提高生產柔性的問時,并不拘泥子柔性,以避免不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浪費。
精益生產不斷改進,以追求 " 完美 " 為最終目標
精益生產把 " 完美 " 作為不懈追求的目標,即持續不斷地改進生產,消除廢品,降低庫存,降低成本和使產品品種多樣化。富有凝聚力、善于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團隊、高度靈活的生產柔性、六個西格碼的質量管理原則等一系列措施,都是追求完美的有力保證。完美就是精益求精,這就要求企業永遠致力于改進和不斷進步。